💡【應力性尿失禁的運動選擇|夏日就在家裡超慢跑!】
不少女性在運動時會遇到「漏尿」的問題,尤其是跑步、跳躍、或打球等高衝擊活動,容易讓骨盆底肌吃不消。這類狀況稱為「應力性尿失禁」(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, SUI),常見於產後、更年期或核心穩定性不足的族群。
👟 但妳不必因此放棄運動!最近天氣又悶又熱,CC醫師推薦一組適合在室內、低衝擊又有趣的運動方式:👉 超慢跑 + 側向跑 + 折返跑 + 八字跑,全面喚醒妳的核心與骨盆穩定力!
🌞 炎炎夏日不想出門運動?那就在家輕鬆跑!不需外出、不需球鞋,只要:一張瑜伽墊或柔軟地墊赤足或穿襪或穿運動鞋(足底筋膜炎或腳踝受傷患者建議穿適合的鞋子)妳就可以完成一場兼顧骨盆底肌的輕有氧運動。
...

最近重新拾起一直以來喜歡的畫畫興趣,和老同學相約,在一家有貓咪的咖啡廳開心"畫聚"。她送我一個可愛到不行的鑰匙圈,是兩款顏色與角度略有不同的小魟魚,我們一人一個,她讓我先選。結果我毫不猶豫地挑了其中這一款。她問我為什麼,我說:「職業病,這個我看起來特別熟悉。」她愣了一下,隨即給我一個會心微笑。

前幾天看了一場深深觸動人心的記者會。那是醫界前輩公開分享自己照顧失智伴侶的經歷,這位生病了的伴侶是我們醫界敬重的老師,老師和師母兩人的堅持與情感令人動容。

近期發生病患在婦產科內診過程中遭到性侵的新聞事件,引發社會關注。由於骨盆復健中,也可能包含內診評估與治療,我想藉此機會,整理出在面對婦產、泌尿、直腸科或骨盆復健內診,或參與含有內診實作的研習課程時,應該注意的事項,協助大家自我保護、安心參與。 進行內診或參與內診課程前,請務必確認以下幾點:

最近《Bloomberg》報導指出,越來越多年輕的男性華爾街從業者,因陰莖與膀胱相關不適而前往骨盆底治療,讓許多人意識到:骨盆底功能障礙不是女性專屬的問題,男性也會有。
這些男性病患多半從事高壓、久坐的工作,如金融、法律、顧問等。症狀包括:
🔹 性功能障礙(如勃起困難)🔹 頻尿、解尿困難🔹 腰背或會陰疼痛🔹 “Hard flaccid”(陰莖半勃起僵硬、穿褲困難)
這些問題往往與長期壓力與焦慮有關。男性骨盆底肌也會如肩頸肌肉般緊繃,但多數人從未察覺,更難以啟齒。
正如報導中所說:
「我們雖然不再被獅子追趕,但大腦與身體仍會因現代生活壓力(如被老闆罵)而緊縮骨盆底肌。」這是人類交感神經的自我保護反應。
...

最近世壯運如火如荼展開,CC 身邊許多年齡相仿的朋友們也紛紛參賽。有的人多年來與運動傷害共處,如今為了高溫氣候進行特訓,重新站上田徑場,挑戰當年因熱衰竭無法完賽的遺憾;有的號召大學時代的老戰友,與現在球場上的新朋友一同組隊,參加壘球、籃球、排球等團體賽事;也有人勇於跨出舒適圈,挑戰原本就有底子的運動如高爾夫、水球、網球等,甚至發揮語言能力與親和力,成為志工,在賽事中做出最具溫度的國民外交。
一直以來,運動競技似乎被視為年輕人的舞台,總聽見某位運動明星到了某個年齡「該退休了」。但事實上,運動是一輩子的事。
學習一項新運動,不僅能活化大腦、激發潛能,更能在朋友之間建立連結,一起練習、互相加油打氣。運動對於中高齡族群來說,更是延緩肌力流失、維持肌肉彈性與關節活動度、強化平衡感與骨密度的重要關鍵。
...

你不理「肉」,「肉」不理你!
回國後,除了開始骨盆復健工作的推廣,我也開始讓自己的各種運動規律上軌道。其中重訓是一定要的。之前提過多次骨盆底肌也會有肌少症,所以我在重訓時,不論是深蹲(Squat)、推雪橇(Sled push)、或壺鈴擺盪(Kettlebell swing),都會加上骨盆底肌的參與,除了防止腹壓過高導致漏尿,也是訓練骨盆底肌的好時機。
如何開始?最簡單的原則就是在用力瞬間呼氣並收縮骨盆底肌,有助於建立協調性與力量。
請記得諮詢骨盆復健專業人員,學習骨盆底肌啟動的技巧,重訓+骨盆底肌練習,會有1+1大於2的效果!抗老化之道無他,學會正確的運動方式,持之以恆而已!
喜歡我的文章,請記得按讚、追蹤粉專、分享,讓更多人知道骨盆復健的好處!
...

今天早上看到超棒的好消息!來自台灣的年輕選手——鄭宗哲,終於完成夢想、登上美國職棒大聯盟(MLB),而且效力的球隊正是我曾經待過兩年半的城市:匹茲堡海盜隊(Pittsburgh Pirates)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