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5歲R先生,喜歡騎單車。今年一月入手了一台公路車,愛不釋手,除了週間騎乘,周末更是長時間在戶外騎著愛車上路。二月開始,出現了骨盆底疼痛、解尿總覺得解不乾淨,有餘尿殘尿感。

實習兩週下來,我跟Susan(我的臨床指導老師)說,我們的病人們是如此相似,卻又如此不同 (Our patients are so similar, and so different)

慢性便秘

2024-05-16

除了骨盆底肌的放鬆練習,膳食纖維和水分的衛教和日記,再加上內臟鬆動術/徒手治療,很多病患都有不錯的成效,包括常見容易便秘的族群: 兒童、孕婦、老年人、壓力大的上班族。其中孕婦如果能在孕前就有治療經驗會更好,因為懷孕過程中,沒辦法做內臟鬆動的徒手治療。

35歲E小姐,五個月前自然產完她的第一胎,產後會陰部持續疼痛,經婦產科醫師檢查,發現陰道口自然產的傷口有肉芽組織生成,婦產科醫師將肉芽組織切除並縫合傷口後,傷口癒合後E因為持續會陰部疼痛,轉介至骨盆治療。

33歲女性,懷孕35+週,是一位芭蕾老師,因為骨盆帶疼痛(pelvic girdle pain)和自覺骨盆歪斜前來就診。她在懷孕中期就因為骨盆帶疼痛前來就診,也一直在我們的治療所持續追蹤治療,隨著週數增加,她自覺骨盆歪斜的情況日益嚴重,尤其是在她每次教授完芭蕾課程之後。

第一週有幸看了幾個初診的病人、幾個療程結束畢業的病人,令我印象深刻。其實,每個病人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故事。這個治療所病患很多,一個接著一個,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,我像海綿吸水一樣,不願錯過每個個案的學習,我知道這是無比珍貴的機會。

30歲李小姐因為頻尿、尿急,性交疼痛等症狀求診,仔細問診,發現因為長時間工作加班,在外如廁都採蹲馬步姿勢,不敢直接坐在馬桶坐墊上,進而導致骨盆底肌無法放鬆,尿液無法完全排乾淨,除了有泌尿道感染的風險,久而久之,頻尿、尿急、性交疼痛都是可能的症狀。

30歲陳女士,距離生下她的第一個孩子已有六個月。她順利進行了自然產。但是現在她在大笑、咳嗽或跑步等活動時,經常出現漏尿的情況。她很希望能回復孕前規律跑步的習慣。婦產科醫師建議她做凱格爾運動,但是她覺得成效不彰,前來諮詢適當的治療方式。

33 歲林女士,懷孕28週前來諮詢。因為十年前跌坐在地上,導致尾骶骨挫傷,之後時不時會有尾骶骨疼痛的狀況,大部分以藥物和復健治療處理,可緩解一陣子。隨著懷孕周數增加,胎兒變大,尾骶骨週邊有悶痛的情況,但因為正值孕期,不想服用藥物,也擔心懷孕過程會不會造成尾骶骨的疼痛狀況越來越嚴重,故前來諮詢。尾骶骨是位於脊椎最末端的小段骨頭,本身並沒有關節,常因跌坐在地造成挫傷、錯位、甚至骨折。由於不影響週邊肌肉骨骼關節的功能,鮮少需要手術治療,大部分治療以保守療法:藥物或復健為主。孕期如果有類似症狀發生,可皮膚表面觸診或是肛門指診的方式確定疼痛部位。局部施以冰敷或熱敷緩解疼痛,輔以徒手治療如coccyx mobilization promoting extension 或是 sacral ligament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