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動通勤(Active Commuting)

2025-11-03
<活躍通勤(Active Commuting):把上班路變成你的健康投資>

活躍通勤(active commuting)指以步行、跑步、自行車等方式往返工作、學校或日常目的地。對於忙碌的現代人而言,這種方式能有效把「運動」融入日常節奏,不需額外挪出時間,也能維持身體活動量。


➡️為什麼值得加入日常?

科學證據顯示,把通勤時間變成運動,能帶來顯著健康好處:

✅️增加整日身體活動量
✅️促進心肺健康與耐力
✅️改善血壓、血脂、血糖
✅️降低心血管疾病與糖尿病風險
✅️有助體重管理、減少腰圍
✅️提升精神與注意力、減壓

尤其對於認為「沒時間運動」的人來說,活躍通勤是最可持續的日常健康方法之一。

➡️實際怎麼做?

1️⃣最簡單的起點

✅️快走上班或下班 20–30 分鐘
✅️跑步通勤:短距離慢跑、輕裝備
✅️部分活躍通勤:捷運/公車+步行或跑步或騎單車


2️⃣強度原則

✅️呼吸變快、微微出汗,但能簡短交談
✅️每週累積約 150 分鐘中等強度運動(WHO 建議)

3️⃣安全與實務建議

✅️選擇安全、人行友善路線
✅️使用反光裝備、穿運動鞋
✅️事先評估天氣與交通
✅️背包重量控制在合理範圍
✅️有慢性病者建議先諮詢醫療人員
✅️如天氣不佳,或空氣品質指數(AQI)不良,則暫停活躍通勤改以大眾運輸工具通勤,運動的部分可以運動點心(exercise snacks ,見連結文章)替代,保持運動習慣不中斷。



➡️文獻分享

一項納入 531,333 名受試者、23 篇前瞻性研究 的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顯示:
採取活躍通勤者相較於一般通勤方式者:

✅️全因死亡風險降低 8%
✅️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降低 9%
✅️糖尿病風險降低 30%

其中以自行車通勤者效果更為顯著,死亡風險可降低約 24–25%。
結果證明,將身體活動融入日常通勤,是降低慢性疾病與延長壽命的有效生活策略。


➡️臨床與生活啟示

活躍通勤適合:

✅️想提升健康但時間有限的人
✅️追求日常可持續習慣者
✅️控糖、控血壓、體重管理者
✅️希望提升能量、精神狀態者


只要把通勤「動」起來,你每天的路程就是健康投資。尤其台灣大城市捷運、公車、Ubike很方便,事先規劃得宜,上下班通勤時間就是你的運動時間。

附圖為今早從台中捷運舊社站慢跑到中慈第二院區,我的跑步路線及沿途景緻。運動完endorphin 大增,神清氣爽心情愉悅,工作更有效率!


參考文獻

Dinu M, et al. Active Commuting and Multiple Health Outcomes: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-Analysis. Sports Med. 2019;49(3):437-452.

什麼是運動點心(exercise snacks)?




https://www.pelvichealthtaiwan.com/l/%E7%9A%84%E6%A6%82%E5%BF%B5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