超音波影像對骨盆復健的幫助
✦ 適應症
超音波影像在骨盆復健中,能協助許多不同族群學習深層核心肌群的啟動方式:
✅男性健康: 前列腺切除術後尿失禁、排尿功能障礙(膀胱出口控制不佳)
✅
女性健康: 產前核心肌群(含骨盆底肌)使用指導、產後恢復(腹直肌分離、骨盆底鬆弛)、尿失禁、骨盆器官脫垂。
✅
小兒族群: 慢性便秘及夜尿
✅
一般族群: 慢性下背痛(核心肌群失衡、多裂肌失能)、運動員核心控制不足或運動傷害預防、呼吸功能異常(橫隔膜與骨盆底協調不良)、排便困難或便秘相關骨盆底功能障礙、骨盆底過度緊繃(高張型骨盆底肌)、骨盆疼痛。
👴僅以攝護腺手術後、骨盆復健為例:為什麼需要超音波輔助?
許多男性在接受前列腺切除手術後,會遇到 尿失禁 問題。這是因為手術過程中,部分協助「關閉尿道」的平滑肌被切除,術後必須依靠骨盆底肌,尤其是 橫紋尿道括約肌(SUS) 來維持控尿。
✅
在前列腺手術或骨盆功能復健中,超音波影像是可靠的輔助工具。透過影像,病人可以清楚地「看見」骨盆底肌與尿道括約肌的動作,確認自己是否用力正確;同時也能避免只依靠腹部或臀部出力,卻沒有真正啟動到骨盆底肌的情況。
✅
更重要的是,若能在手術前就介入使用超音波指導,病人可以先建立正確的肌肉記憶,到了術後便能更快進入訓練狀態,進而縮短恢復的時間。
✦ 超音波如何幫助?
不同探頭放置位置,可以觀察到不同結構,並給予即時回饋:
1. 經腹部(Transabdominal):觀察 膀胱底部升降 → 間接反映骨盆底肌收縮成效;評估 腹橫肌(TA) 協調性,避免腹肌代償。
2. 經背部(Posterior approach):觀察 多裂肌(Multifidus) 活動,確認核心深層肌與骨盆底的協同作用。
3. 經側胸腹部(Lateral abdominal wall):評估 橫隔膜(Diaphragm) 運動,建立「呼吸—核心—骨盆底」的連動訓練。
4. 經會陰(Transperineal):直接觀察 骨盆底肌收縮與放鬆、評估 膀胱、尿道、直腸 動態,以及 肛門括約肌功能。檢測膀胱頸的升降幅度,確認病人是否正確啟動控尿肌
✦ 病人的收穫:透過超音波影像,病人在骨盆復健的過程中可以獲得實際而明確的幫助。
✅
病人能夠親眼看見自己的肌肉動作,這不僅提供了直觀的回饋,也讓學習過程更有信心。
✅
超音波能即時顯示肌肉是否正確收縮,讓醫師能迅速協助病人修正錯誤的用力方式,避免無效或代償性動作的發生。最後,因為能夠「看見」並「做對」,整體訓練的效率也大幅提升,讓病人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技巧,加快恢復進程,進而真正改善生活品質。
Photo Credit: 經會陰超音波可以幫助我們「看見」骨盆底肌的動作。當肌肉正確收縮時,會看到 橫紋尿道括約肌(Striated urethral sphincter, SUS) 收縮,球海綿體肌(Bulbocavernosus) 參與活動,同時膀胱頸與肛門也出現收縮與抬升的動態變化。透過這些即時影像,病人能確認自己是否用對力,讓骨盆復健更有效率。
參考文獻: DOI: 10.1016/j.urolonc.2019.12.007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