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後尾骶骨疼痛

2025-10-22
<產後尾骶骨疼痛>

很多媽媽生產後會出現坐下刺痛、靠椅背就痛、哺乳久坐不舒服的尾骶骨疼痛。這通常不是骨頭的問題,而是來自下面這些軟組織問題:

✔️會陰撕裂/疤痕拉扯
✔️產程過長,尾骶骨及周邊肌肉受壓迫拉扯
✔️骨盆底肌過度緊繃(特別是 puborectalis, coccygeus 等)
✔️坐姿久壓、姿勢代償

根據研究,90% 的尾骶骨痛可用保守方式改善,包含人體工學調整 + 物理治療。

➡️ 乾針的角色是什麼?

乾針(dry needling)可精準鬆開骨盆底肌的「觸發點」,例如:

✔️尾骨兩側的 coccygeus肌肉
✔️會陰疤痕周圍
✔️肛尾縫(anococcygeal raphe)
✔️過度緊繃的 puborectalis肌肉
✔️視情況搭配肌肉電刺激,給與神經調控(neuromodulation) 及 肌肉再教育(re-education)

治療效果可幫助:
✅ 降低肌肉防禦性痙攣與尾骨拉扯
✅ 改善血循與神經敏感
✅ 增加坐姿耐受度與活動自由度

誰適合這樣的治療?

✔ 產後 6 週以上、傷口癒合良好
✔ 坐下、起立、哺乳時出現尾骨週邊刺痛/壓痛點
✔ 想用自然、安全、階段式方式改善,不想一開始就打針注射藥物或開刀

門診時,醫師先以內診評估,找到真正的痛源肌肉(如附圖),再以無菌乾針治療,最後需搭配放鬆呼吸/坐姿調整及骨盆運動治療,避免反覆發作。

多數人在 1–3 次治療內,疼痛可明顯下降。

參考文獻: doi: 10.1016/j.jcot.2020.09.025

#骨盆復健 #骨盆健康 #尾骶骨疼痛 #尾椎疼痛 #乾針治療 #coccygodynia #骨盆治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