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三向奔赴的骨盆復健>
六十歲的T女士,長年受到漏尿與頻尿困擾,日常生活大受影響,出門或運動都深受限制。貼心的女兒在某次聽完我的演講後,主動幫媽媽預約我的骨盆復健門診;而媽媽也全力配合、一步一步落實我給她的復健計畫。
僅僅兩次完整的骨盆復健門診治療後,T 女士就順利達成目標畢業!她不但重新回到喜愛的戶外活動,也挑戰騎車環島成功,下個月更要和女兒一起出國旅行——這是在過往被頻尿、漏尿綁住的她,完全不敢想像的生活。
在診間,深刻感受到她「終於自由了」、「出門旅行不怕拖累女兒」的喜悅。這是身為骨盆復健醫師,最有成就感的時刻。
感謝T女士願意與我們分享這段旅程: 超音波生理回饋的幫助,讓她發現以前的凱格爾運動都做錯了!
這份三向奔赴,是我們彼此共同成就。

<產後尾骶骨疼痛>
很多媽媽生產後會出現坐下刺痛、靠椅背就痛、哺乳久坐不舒服的尾骶骨疼痛。這通常不是骨頭的問題,而是來自下面這些軟組織問題:
✔️會陰撕裂/疤痕拉扯✔️產程過長,尾骶骨及周邊肌肉受壓迫拉扯✔️骨盆底肌過度緊繃(特別是 puborectalis, coccygeus 等)✔️坐姿久壓、姿勢代償
根據研究,90% 的尾骶骨痛可用保守方式改善,包含人體工學調整 + 物理治療。
➡️ 乾針的角色是什麼?
乾針(dry needling)可精準鬆開骨盆底肌的「觸發點」,例如:
✔️尾骨兩側的 coccygeus肌肉✔️會陰疤痕周圍✔️肛尾縫(anococcygeal raphe)✔️過度緊繃的 puborectalis肌肉✔️視情況搭配肌肉電刺激,給與神經調控(neuromodulation) 及...

67 歲 A 女士,旅居美國多年,曾在美遍尋許多醫療專業人士關於漏尿的治療,卻仍長期受到漏尿困擾,是一個瑜珈運動的愛好者。

這時候我都會追問一句:「那你有照我說的改變生活習慣、還有規律做回家的運動處方嗎?」

四十歲的L女士,自然產兩胎後,出現咳嗽、大笑就會漏尿的情況,近來甚至合併漏糞。她在直腸外科醫師的轉介下,來到我的骨盆復健門診。

金小姐今年32歲,六個月前自然產下第一胎。生產過程順利,產後恢復也良好,但她一直困擾於「一笑就漏尿」、「提東西會滲尿」的問題。原以為是產後正常現象,會隨著時間自然改善,但六個月過去了,狀況不但沒變好,反而影響了外出活動的意願與生活品質。
來到我的骨盆復健門診後,我為金小姐安排了骨盆底肌功能篩檢的超音波檢查。
完整的骨盆底肌評估需仰賴徒手觸診(內診)與病人的症狀綜合判斷。而超音波是一種非侵入性、即時影像化的工具,能觀察病人在收縮骨盆底肌肉時,是否正確啟動核心肌群(如提肛肌群、腹橫肌),具有快速、便捷的優點,適合用於一般篩檢。
經過檢查後,我們依據她的超音波結果安排了個別化骨盆復健訓練,包括:
1. 以生理回饋方式進行骨盆底肌訓練:協助骨盆底肌收縮動作的即時回饋,避免錯誤代償。2....

病人還沒來之前,我讀著病人的病歷,猜想他會不會重聽?會不會動作很緩慢?如果要做肛門指診他能不能配合?總之,看到年紀很大的初診病人,就不自覺會有一些猜想。

<遠距諮詢成功案例分享>最近透過遠距諮詢,幫助了一位產後長期受骨盆底問題困擾的個案H。經過幾次諮詢後,她的漏尿和膀胱過動症得到了明顯改善,生活品質大幅提升。這次經驗顯示無需手術,行為調整與肌肉訓練也能有效改善骨盆底問題。遠距諮詢為患者提供了便利靈活的健康支持,無論身處何地,都能獲得專業幫助。如果您有類似問題,歡迎聯繫我,我們可以一起解決您的健康困擾!聯繫網址如下:https://ccs-rehabilitation-blog-8.cms.webnode.tw/%e8%88%87%e6%88%91%e8%81%af%e7%b5%a1/

這陣子淋巴水腫的病患特別多,我也因此學習了淋巴水腫的多層繃帶包紮治療,利用漸進式的壓力,幫助淋巴引流,若病患能充分配合,在急性期的引流效果很好。這種治療要充分配合並不容易,因為病患每隔至少2-3天就得重新包紮一次,如果是下肢的淋巴水腫,病患還有可能學會後自己包紮;上肢的話,就得靠同住的家人朋友幫忙,或是每2-3天就來一次診所讓我們幫忙包紮。除此之外,包紮期間該患肢不能碰水,再加上炎熱的夏天,層層包紮其實很不舒服,能夠充分配合的病患並不多。

今天要談談骨盆治療的常見對象,我們常常接受的轉介族群,有來自婦產科、泌尿科、腸胃科,甚至是小兒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