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超音波影像到 AI:量身打造的 3D 列印子宮托
在上一篇文章,我們聊到超音波影像如何幫助骨盆復健。透過即時影像,我們能看見骨盆相關肌肉的動態,確認收縮與放鬆是否正確,讓復健更精準、更有效。
在上一篇文章,我們聊到超音波影像如何幫助骨盆復健。透過即時影像,我們能看見骨盆相關肌肉的動態,確認收縮與放鬆是否正確,讓復健更精準、更有效。
✦ 適應症
超音波影像在骨盆復健中,能協助許多不同族群學習深層核心肌群的啟動方式:
✅男性健康: 前列腺切除術後尿失禁、排尿功能障礙(膀胱出口控制不佳)
✅ 女性健康: 產前核心肌群(含骨盆底肌)使用指導、產後恢復(腹直肌分離、骨盆底鬆弛)、尿失禁、骨盆器官脫垂。
✅ 小兒族群: 慢性便秘及夜尿
✅ 一般族群: 慢性下背痛(核心肌群失衡、多裂肌失能)、運動員核心控制不足或運動傷害預防、呼吸功能異常(橫隔膜與骨盆底協調不良)、排便困難或便秘相關骨盆底功能障礙、骨盆底過度緊繃(高張型骨盆底肌)、骨盆疼痛。
👴僅以攝護腺手術後、骨盆復健為例:為什麼需要超音波輔助?
許多男性在接受前列腺切除手術後,會遇到 尿失禁 問題。這是因為手術過程中,部分協助「關閉尿道」的平滑肌被切除,術後必須依靠骨盆底肌,尤其是...
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、預防慢性便秘。全球約有 14–20% 的人深受便秘困擾,女性與年長者尤其常見。
👍關鍵在腹內壓與骨盆底肌的調適能力
許多人以為運動員肌肉強壯就不會漏尿,但事實上,研究顯示:女性運動員的尿失禁發生率約 30–60%,明顯高於一般女性。特別是 CrossFit、體操、舉重、田徑 等高衝擊運動,漏尿更常見。
✅為什麼運動員更容易漏尿?
1. 腹內壓劇烈變化
跑跳、舉重、衝刺等動作會瞬間大幅提高腹內壓。
如果骨盆底肌無法即時、有效收縮,就可能漏尿。
2. 相對超載的結果
一般有規律運動的女性,骨盆底肌通常比久坐族群強。但在高強度運動中,即使肌肉不弱,也可能「撐不住壓力」,反而更容易漏尿。研究甚至發現:業餘運動者的骨盆底肌收縮力高於菁英運動員,顯示「更菁英 ≠ 更強壯」。
3. 缺乏專項訓練
多數運動員重視核心和爆發力,但忽略了骨盆底肌專門訓練。
一項 CrossFit...
1. 為什麼需要骨盆底肌訓練?簡單再複習一下:骨盆底肌就像一張吊床,支撐著膀胱、子宮(女性)和直腸。懷孕生產、更年期、肥胖或年齡增加,都可能讓這張「吊床」鬆弛,造成:咳嗽、打噴嚏或運動時漏尿(壓力性尿失禁);陰道內墜脹或器官下垂感(骨盆器官脫垂)或性生活品質下降骨盆底肌肉訓練(PFMT) 是目前被國際指南認定的第一線非手術治療方式。
「子宮托」(pessary)這個字,最早來自希臘文 pessos(πέσσος),原本的意思是「小石子」或「棋子」。
🌻炎炎夏日,本來想去游泳的,但想到游完泳、沖完澡、回到家又是滿身大汗…算了!直接在家來一場「超慢跑」就好。
我們每天的自動呼吸,是維持生命的基本功能。但研究證實,刻意去做的「呼吸運動」(如橫膈膜呼吸、腹式呼吸、慢呼吸或瑜伽呼吸)能帶來更多健康效益。
✔ 為什麼要練呼吸?我們每天的自動呼吸,是維持生命的基本功能。
此研究共納入802名60歲以上女性,尿失禁盛行率為 48.9%。